cover_image

万象西园南门的查奶奶,缝缝补补,一生只做一件事!

小羊 濠滨网
2021年09月13日 00:47
图片
原创栏目 | NO.293

在老一辈的观念里,东西坏了肯定是要修的。


万象西园南门撑着一把大阳伞,坐在伞下的查明秀,今年69岁。


人民中路上人流如织,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也丝毫影响不了查奶奶手上快速游走的缝补针线。


图片



图片

双手缝岁月,针线绘人生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艰苦岁月的深刻记忆。


40多年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8岁的查明秀孤身前往上海学习织补技术。


图片


艺成回到南通,一根扁担、一把木凳、两个竹篓,便开始了她的织补生涯。


从四处奔走织补,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固定摊位,查奶奶坦言:“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图片


2003年,查奶奶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五一”特别栏目《我们都有一双手》。随着媒体的报道,查奶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图片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一开始就补补袜子、小衣服,现在,羽绒服、裤子、鞋子,基本都不在话下。”

“拿到衣服首先就要考虑这个衣服的编织针法,有的时候光研究针法就要几十分钟。”

“无论什么时候,天亮了我就来摊位上织补了,有的时候客人要的急,我补到夜里两三点也会给他弄好,答应人家的事就一定做到。”

图片


织补在于“补”,更在于“织”。四平空转、电脑交织、双螺纹、元宝针……近20种针法查奶奶都熟练于心。

不管是普通的衣物、鞋袜还是数千元奢侈品,查奶奶都一视同仁。

“那个小伙子跟我讲这个裤子四五千块钱,我也不懂咧,不管它什么衣服,在我手里都是一样补的,把它修好就是我的任务。”

图片



图片
笑对生活,处之泰然


织补衣物就像织补人生,手中的衣物不止是一块能蔽体的布料,更是承载着诸多感情的纪念品。


图片


日月流转,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修补摊,不经意间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那些低头细心织补的手艺人,也在岁月的轮回中,渐渐模糊了身影。


图片


老行当,倾注着家庭世代的传承,也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这座城市的记忆。


老手艺谁来继承,也许冥冥之中自有答案。现如今,查奶奶的儿媳也学起了织补的技艺,在查奶奶口传心授下,织补技艺日渐熟练。


一家人做一件事,有陪伴,也有帮衬,更有温暖。


图片


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不抱怨,是查奶奶的人生格言,也是诸多手艺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将平凡岁月镀上了光彩,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熠熠生辉。



图片

摄影|佳伟  |小羊
责编|堡姐  总编|芷儿

本文为「濠滨通城里」原创栏目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图片图片
老年版“向往的生活”在南通!
图片
在南通,你的上下班通勤时间,要多久?
图片
就叫好吃肉串铺,吃过的,都说好!

喜欢我们,就点击“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濠滨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