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叶叶 摸摸
虹桥新村
建于八九十年代
这个曾被誉为“万人新村”的南通老小区
像这座城市的标杆
用岁月善待着这里的每一户人家
也见证了无数新南通人在这座城市的起步
如今城市变得越来越雷同,邻里之间少有交流,房子方方正正,楼梯渐渐被电梯取代,小高层变成超高层......庆幸的是,虹桥这个地方,新村情怀依然浓烈;它衔接着老南通的丰盛过去,续写着百姓的平常生活,包容着无数来通外来者的奋斗之初,也传递着城市发展的喜悦。
漫步在惠虹路的街沿
酷暑气息扑面而来
虹桥新村北门口,两位送货工人蹲在路边
身后的三轮就是他们糊口的工具
这样传统的拉货等客方式
是虹桥门口几十年来的日常
6层高的居民楼依次排开
久经风雨的墙面并不那么斑驳
粉刷改造过的红黄相间外墙
在蓝天白云的装饰下
反倒散发着一种鲜明而活跃的气息
楼道里摆放着的新旧车辆
像这座城市里待驯化的野马,洒脱随性
一旁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依然难掩住岁月痕迹
毕竟,空空的信箱已布满了锈迹
红帘对贴的人家,铁门微开
木门间飘出鱼香肉浓的幸福味道
楼道里少有人走过
青年中年都在上班
在家的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小孩
由于小区老化、人员较多
虹桥新村是市区少有的租金相对便宜的地方
所以很多初踏这座城市的新南通人
都会从网上最先知道这里的租房信息
然后在这里开始社会和人生
也在这里度过难忘的起步阶段
楼下很多老人相聊甚欢
树荫、藤椅、蒲扇
以及已经说了三十年都说不完的话题
街道旁的几家杂货铺
有缝缝补补的温情、有蒸笼内外的冷暖
有递点服务的方便、有杂货小店的情怀
住在虹桥新村
学校、公园、医院、菜场一应俱全
公交站点多、驾车出行方便
唯一不足的就是老校区停车位比较稀缺
虹桥公园
应该是老南通人都知道的生活娱乐之地了
悠长的小路、茂密的绿树
每天,这里都汇聚了一波又一波人
健走、漫步、乘凉、习操、练舞
弹琴、说唱、相谈、打太极......
好不热闹
篮球场上的的飒爽身姿
在这蓝天绿树下帅呆了
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滑梯而上有着童真的情趣
滑梯而下是爷爷奶奶充满安全感的臂弯
公园一隅的屋子里正在进行着对弈
长辈们各自一副即将要大胜四方的阵仗
下棋博弈、相伴晚年生活
虹桥的老人们是幸福的
不得不说的
就是虹桥的菜市场了
它承载着新村及周边数万居民的菜篮子功能
这里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菜场内部上下两层,食材琳琅满目
小贩热情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门口的老木子鸡总是特别的香
卖海鲜的、卖水果的、卖糕点的、卖鞋服的
应有尽有
潮湿的地面上都是生活的足迹
空气里弥漫着生肉、水产和各种菜叶子混合的味道
还有讨价还价的声音和最后扫码付款的“滴滴”声
菜场外
相携采买的一对老人慢步树荫下
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的诗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近几年,新村周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新增了停车位、多种植了绿化
部分单元楼也陆续进行了外立面刷新
平改坡、楼道出新、落水管更换等改造工作
这里的一切正跟随城市的发展
愈来愈好
住在虹桥新村的人们
生活不紧不慢,简单而明了
这里没有繁华,却有市井喧嚣
这里没有社交,却有人情味儿
这里没有高新大楼,却有温馨人家
这里没有高端物业,却有质朴生活
这是一个走了不敢再住的地方
因为,往事会戳进心里
曾经或者现在居住在虹桥的你
有没有一些记忆里的往事
或者是想对虹桥新村说的话语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END-
为了南通变得更好,针对各方面话题您也有自己的思考
欢迎给我们投稿 投稿邮箱:ntren@0513.org
(图片来源 张进祥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你点一个大拇指
大胖工资+5毛